63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04-01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pcine,EBM)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卫生决策都需要依据目前可获得的最好科学研究证据,结合决策者或者临床大夫自己的经验、专业技能和病人的需要、意愿,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出科学、适当的决策。将循证医学理念纳入教学中可以培养医学生独立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终身高效学习的好临床教学模式。在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程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进循证医学模式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临床水平,达到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目的。
1循证医学的近况
循证医学通过文献检索平台采集信息、资料,以符合条件的研究如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作为评价对象对其进行严格评价,使用meta剖析等定量合成的办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置得出综合结论。该结论可以看作现在的最好临床决策,将它用于临床实践可使医疗决策更科学。循证医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向医学教育范围进步,形成“一项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的医学教育模式。循证医学的兴起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等医学发达国家规定临床大夫需要同意循证医学教育,邱蔚六院士在2003年也提出要看重循证医学、学习循证医学和应用循证医学。然而,尽管国内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循证医学部,但循证医学教育并未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大多数学生对EBM知之甚少。因此,积极转变医学教育模式,是对既往传统医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2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在心内科教学的缺点
临床医学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不只需要临床大夫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可以追踪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将比较合适的决策应用于临床,从而提升治疗成效。而目前,心内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上述需要。第一,心内科飞速发展,新的常识、理念层出不穷,而传统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观念和内容陈旧,并且教程等出版周期较长,引用的医学理念大多过时,不利于新常识的学会,从而导致了现有学会的医学常识及技能相对陈旧、匮乏;第二,心内科疾病常常起病急,进展快,因此,治疗决策是不是适合,治疗是不是准时,都大概显著影响病人的预后,所谓“时间就是生命”在心内科有着最为现实的意义。在心内科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会致使学生盲目依靠经验和课本,很难提供有最多证据支持的临床方案;第三,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老师解说为主,学生为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并且自主学习力较低。这致使医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过于依靠课堂所学常识和上级医师的经验和指导,不可以自主获得本专业的新常识和新进展,从而影响到临床水平和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3心内科教学中EBM的推行需要
要在心内科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推行循证医学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加大临床老师的培训。临床老师除去要重视自己临床业务、教学技能的提升以外,还要拥有应具备的应用循证医学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自学、进修、作访问学者与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等渠道健全自己循证医学常识的体系,临床工作中加大循证医学的应用,领会循证医学有哪些用途,从而可以将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心内科教学过程;第二,在心内科讲授过程中,要反复强调循证医学的意义,处处凸显循证医学有哪些用途,强化学生循证医学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第三,因为教程常识更新较为滞后,并且传统教育下的医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迅速的常识更新,自主学习力较低。因此,在心内科教学中,临床老师要向学生介绍应具备的医学常识搜索基本技能,包含怎么样进行文献检索,怎么样借助互联网医学资源,如Cochrane协作网、PubMed网站或者中国知网等医学平台。
总之,循证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教育进步的新趋势。在心内科讲授过程中贯彻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看重循证医学,把传统的终结性爱文化转变为终身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心内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达到理想的临床医学生培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