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88-01
1、前言
伴随医学模式的重大改变,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护职员的人文修养,需要愈加高、愈加全方位,因此,医护职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势在必行。大学习语文蕴含着极其丰富厚重的人文精神,是医学院校拓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紧渠道之一,切实加大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为医学生职业生涯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2、大学习语文教育的近况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遭到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进步淡化,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医学常识传授、技能培养为主导,而对人文社会常识的教育培养涉及甚少,大学习语文成“90后”学科,未遭到应有些看重,“技能”一般是关注的焦点,致使医学生“重专业、轻人文”,常识结构单一,这种现象与医疗改革、打造和谐医患关系,对医学人才的需要极不相适应,加上大学习语文只不过选修课程,而且大多只有32学时,紧急制约和影响了大学习语文教学正常有序工作的拓展,使大学习语文处于步履蹒跚的尴尬境地。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常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可以成为一个和谐进步的人。”所以,医学院校不只要教会医学生专业常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医学生去发现日常的真、善、美,教会医学生关注年代、关心百姓、关爱生命。
3、积极探索《大学习语文》教育新渠道
1.甄选教学内容,提升自我审视、自我塑造、自我净化能力
医学院校开设大学习语文,第一要有针对性,兼顾专业,积极与专业相结合,紧密结合医学教育特征,选择历代医家的医学典章篇目,主动地贴近医学生、贴近社会,贴近专业,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仁爱精神和医学道德修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李中梓《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论述大夫应拥有的素养,使从医着明了应如何做,不应如何做,意味深长,发人深思,让医学生净化心灵,遭到熏陶、感染、勉励,对树立好的医德医风具备现实意义。第二,选取少量大伙名篇,让医学生感悟经典,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冯友兰《生活的意义及生活的境界》,培养医学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精神。还应注意医学生“内省”、“慎独”的培养,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荀子的“君子博学而且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名言警句,对培养医学生“慎独”的道德情操,加大自律自省,恪守生活道德防线有着尤为重要有哪些用途。
2.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一个人都要拥有的能力,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大学习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升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以后面对的是情感丰富的病人,与病人语言交流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护职员需要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询问症状、告知病情、交代治疗办法、鼓励配合治疗,还肩负着心理疏?А?安定情绪、普及医学常识、介绍医护状况、打造信赖医患关系等等,这类都依靠于大夫的语言交流方法。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6月寒”。医护职员的语言交流与交流能力会直接影响治疗及愈后成效。适合得体的语言表达,会成为紧密医患关系,抚慰病人心灵,激起病人信心,调动病人良药。大学习语文对提升和健全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至关要紧,必不可少。因此,大学习语文教学,应重视医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广博地阅读出色大伙文学作品,朗读精美的古典诗词,去品味、去感受语言文字的规范及魔力所在,使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修养得以提升和健全。
3.书面表达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素质修养、常识结构,医学生作为将来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书面表达能力是其应具备的素质
大学习语文应责无旁贷,主动地承担起培养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任务。《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及《医疗事故处置条例》第十条规定,为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医疗文书已经拥有了法律效力,可以成为诉讼时的有效证据。强化医学生对医疗文书的看重,重视书写及字句的规范性、逻辑性、准确性。不可以由于字句不规范的书写,引起医疗纠纷,给自己和单位导致麻烦。因此,规范、准确地书写医疗文书,不止是医护职员应尽的义务,而且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合法证据。另外,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应拥有医学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但现在大多数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较弱,致使医学常识的普及、医学信息的交流、临床实践、实验研究成就等的推广受限,所以,大学习语文应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训练,为医学生以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4.塑造完善人格,叶嘉莹说过:“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最好的一面,是保存在大家的古典文学之中”
大学习语文的内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出色思想情感、道德观念,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遭到深切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提高自我的思想境界,塑造医学生高尚完善的人格品质,对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职员至关要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期洛觉得,具备健康完善人格的人应为自我达成的人。“医乃仁术,医者仁心”是医务职员的职业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道德;“贪念罔生,勿忽贫贱,勿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的价值观念及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使医学生充分认识到对生命的同情与关怀,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恩,更深刻地去关注自己,关注生命,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追求高尚的生命,塑造完善的人格品质,培养为医者的大爱之心。
总之,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重任,不只需要有过硬的专业常识技能,还要有相匹配的人文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医学生走上成功的生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