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翠珍,李国霞,杜小红
全肺切除术;护理;并发症
[关键字] 全肺切除术;护理;并发症
临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与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全肺切除是最好治疗方法。因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本文汇总了我院1997年至2005年全肺切除共18例,现就其护理领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肺切除18例,女3例,年龄56岁~74岁,平均年龄63岁,均为肺癌病人,男15例,24岁~71岁,平均年龄51岁,抽烟者14例,其中12例为中性情肺癌病人,3例外伤后主支气管断裂,1例术后第5天出现支气管胸膜瘘,于术后第9天死亡,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经随访1 a都能达到平时的生活料理。
2护理
2.1心理护理在创伤早期病人总是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并受剧烈疼痛的折磨,常常回忆受伤时恐怖情景,心有余悸,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护理职员在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用安慰性语言,并耐心向病人解说治疗策略[1]。也有些老年人担忧预后不佳,护理职员应该注意察看准时发现病人的心理疾病,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借助有关常识给予关心体贴和必要的健康教育,重点知道该病人的特征及预后状况,主动热情地让病人对我们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对医护职员产生依靠、信赖感,增强治疗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2]。
2.2术前护理加大健康宣教,指导病人戒烟酒,进行呼吸训练,训练咳嗽、咳痰,增加肺活量,预防术后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术前加大营养,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注意口腔卫生,如有牙周感染或口腔疾病,准时治疗。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察看严密察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准时公告大夫给予处置。常常复查血气,并对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道有分泌物要准时处置,以便达到有效给氧,并进行给氧护理,维持湿化,防止呼吸道干燥,引起排痰不畅。监测中心静脉压,术后常常测定,以利输血、补液速度及量,使中心静脉压保持在0.59 kPa~1.18 kPa,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每天补液量低于1 500 ml,补液滴速以滴/min为宜,并限制NaCl的用量,减轻心脏负荷,预防急性肺水肿。察看尿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3.2胸腔闭式导流管的护理留置胸腔闭式导流管的目的是导流胸腔内积气、积液,同时发现各种并发症。为维持导流管通畅要常常反复挤压,挤压时手距胸壁距离需要20 cm。放置的导流管平常用钳夹住,依据病人的胸内压状况做短期的开放,一次放液量不可以超越500 ml ,并注意察看有无皮下气肿或气管向健侧移位等状况,察看心脏地方。如证实胸膜腔重压增高,有很多积液、积气,应开放胸腔闭式导流管,排出积液、积气,开放时禁止咳嗽,并有医务职员守护。在术后病人血压平稳2 h后可将床头抬高30°,3 h后可将床头抬高45°,即利于导流顺位,同时膈肌降低,胸腔容积扩大,也利于呼吸。防止完全侧卧位,以免引起纵隔移位,大血管扭曲,致使呼吸循环异常。
2.3.3疼痛的护理国际疼痛协会1979年给疼痛的概念:疼痛是一种让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3]。1995年美国疼痛协会将疼痛作为继体温、呼吸、心率、血压之后的生命体征,所有医院需要具备疼痛管理这项服务[4]。现代护理学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职员的职责就是全方位的关爱每一位病人的健康情况,满足健康需要,提升存活水平。而疼痛作为多种病症的容易见到症状,对病人的生理、心理都导致了伤害,紧急的疼痛不但使人没办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会使人失去生活的勇气[5]。因此,医护职员需要看重病人的疼痛问题,为其提供优质的镇痛服务。术后按医嘱用止痛剂,如强痛定100 mg肌肉注射,必要时可用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