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平时过程学习中,不少人都常常追着老师们要要点吧,要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常识的泛称。
1.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一
容易见到物质的状况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F2、Cl2。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容易见到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容易见到的气体化合物:NH3、HX、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容易见到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3、H4SiO4]。
2.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二
容易见到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Cl2、O3。
2、其他有色单质:Br2、I2、S、Cu、Au、P、Si、C。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
7、红色固体:Fe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2、CaCO3、BaSO4、AgCl、BaSO3、Mg2、Al3。
12、有色离子Cu2+、Fe2+、Fe3+、MnO4-、Fe2+。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3.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三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办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可以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依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依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依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种类: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一般是电极本身消耗,水平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随着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4.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四
水平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水平之和肯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水平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类型和原子个数肯定不改变。
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肯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减少总数肯定相等。
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肯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肯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肯定相等)。
能量守恒:
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肯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肯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5.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五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有哪些用途。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6.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六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备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o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离得远远的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适合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可以长期放置。
7.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七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肯定随着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未必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不过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况、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原子的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8.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八
1、固体未必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与丁酸及其异构体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周期未必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类型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类型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是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水平数相同的原子,未必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可以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由于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没有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未必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可能不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是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未必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是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未必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9.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九
1.碱性物质:
①碱性:NaOH、NH3·H2O、NaHCO3、Na2CO3、NaAlO2、Na2SiO3等
②碱性+氧化性:Na2O2、NaClO、NaNO2、Fe3等
③碱性+还原性:Na2SO3、Na2S、Fe2等
2.酸性物质:
①酸性:HCl、H2SO4、H2CO3、NaHSO4、AlCl3、NH4Cl等
②酸性+氧化性:HNO3、H2SO4、HClO、FeCl3、CuSO4等
③酸性+还原性:H2S、H2SO3、HI、FeSO4等
3.中性物质:
①中性:Na2SO4、CaCl2、Ba2等
②中性+还原性:NaI、KBr等
假如反应物都是碱性物质,它们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大家仅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能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比如:Na2O2+Na2S+2H2O=4NaOH+S↓
同理,假如反应物都是酸性物质,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仅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能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比如:2FeCl3+2HI=2FeCl2+2HCl+I2
当然,若是酸、碱性物质与中性物质反应时,可能有以下两种状况:
发生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比如:CaCl2+Na2CO3=2NaCl+BaCO3↓
H2SO4+Ba2=BaSO4↓+2HNO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比如:2NaI+Na2O2+2H2O=4NaOH+I2
2NaI+2FeCl3=2FeCl2+2NaCl+I2
在高中涉及的反应中,困难程度较大的是以下两类反应:
①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②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这两类反应大家既要考虑复分解反应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书写时应该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优先原则,再考虑复分解反应。
比如:
⑴2FeCl3+Na2S=2FeCl2+2NaCl+S↓
⑵H2S+NaClO=NaCl+S↓+H2O
⑶10HNO3+3Fe2=3Fe3+NO↑+8H2O
⑷6HI+2Fe3=2FeI2+I2+6H2O
10.高中三年级化学必考要点汇总总结 篇十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采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采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采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适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Cl2H2S[用Pb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察看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飞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不是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