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企业的影响研究

点击数:276 | 发布时间:2024-11-30 | 来源:www.tcdckw.com

    F275 A 1002-5812(2019)12-0065-02

    1、债务重組准则修订的背景

    (一)宏观背景。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一些企业也因经营不善或外部的不利影响致使收入和收益增速放缓,现金支付能力降低,偿债重压渐渐增大,部分企业很难根据约定的日期偿还债务。2018年国内债券市场全年新增债券违约主体43家,涉及债券119只,涉及金额1 166.51亿元,约是2017年的3.5倍,超越2014年—2017年违约金额的总和,表现出违约主体数目多、涉及金额较大、涉及的行业广等特点。面对债务违约的困境,债务人一般是通过破产清算或债务重组两种方法来解决,因为破产清算会出现很多失业、企业资产处置变现难等问题,为了摆脱债务困境,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愈加多的企业通过债务重组或者债转股的方法解决债务危机。伴随债务重组准则实务案例的大幅增加,2006年开始推行的债务重组准则在操作中不健全的地方也渐渐显现出来。

    (二)微观背景。近年来,财政部相继修订发布了收入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筹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这类新修订的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06)(以下简称原准则)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原则部分内容存在不同,致使原准则在实行过程中,监管部门和企业对一些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比如,企业依据债务重组准则觉得应当确认债务重组损益,监管部门则依据金融工具准则禁止确认有关损益;原债务重组准则与新收入准则在非现金资产偿债状况下对资产处置损益的计算办法存在差异,容易致使上市公司处置相同种类业务时进行盈余管理。

    国内当初拟定债务重组准则是什么原因将债务重组作为一类特殊买卖进行规范,但省略了债权债务终止确认的首要条件条件,允许确认有关债务重组损益,过于宽松的规定致使一些上市公司将债务重组作为收益调节的方法。

    2、债务重组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一)扩大了债务重组概念的范围。原债务重组准则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债权人做出让步”缺少明确的概念,具备肯定的主观性,很难进行量化和断定,在实质操作中常常引起争议。为了愈加明确债务重组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修订)(征求建议稿)》(以下简称征求建议稿)将债务重组的概念修改为“不改变买卖对手的状况下,就债务条约重新达成共识的买卖”,事实上扩大了债务重组的范围,从而使实务操作职员可以更好地进行买卖实质的判断。

    (二)健全了非现金资产偿债下的损益计量办法。为了与新收入准则维持一致,征求建议稿修改了原准则中非现金资产偿债状况下资产处置损益的计算办法。原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出售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征求建议稿将收到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买卖价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比照以现金清偿债务的计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置,实质支付现金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重组债务,由企业自己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三)维持了与金融工具有关准则之间的协调。在重组债权债务事情的会计处置上,通过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规范,防止重复规定;增加了债权债务不终止确认状况下的会计处置原则,把原有些或有事情准则规定进行删除;在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上也与金融工具有关准则进行了协调,降低了实务操作中的理解困难。

    (四)简化了会计披露的内容。征求建议稿简化了债务重组信息披露的内容,删除去债务人强制披露债务重组利得总额、或有应对金额和出售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股份等公允价值的确定办法及依据;删除去债权人强制披露的债务重组损失总额、或有应收金额和公允价值的确定办法及依据;增加了企业在债务重组中信息披露的自主权,企业可以披露这类细节,也可以参考业务状况选择不进行公开披露。

    3、债务重组准则修订的意义

    (一)与国际会计准则达成趋同。征求建议稿仍然维持了原有准则拟定的初衷,将债务重组作为一项特殊的买卖进行规范,愈加强调有关清偿债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办法,强化了债务重组利得确认和计量的条件,与国际会计准则达成了趋同。

    (二)提升了会计信息水平。征求建议稿将原债务准则与其他准则之间容易引起误读的部分进行了修改,有益于企业实务工作中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统一,防止了同一种业务不一样的处置方法,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继续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办法,一定了市场价格有哪些用途,有益于愈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保留了其他准则没进行规范的内容,包含债务重组获得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产等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务重组的披露等内容,能够帮助提升报表的全方位性,有益于投资者更好地知道企业的运行状况,做出愈加理性的投资决策。

    (三)规范了确认、计量和披露。征求建议稿扩大了重组的范围,有益于会计职员在会计确认时愈加准确地反映债务重组的经济买卖实质。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清偿债务和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时,明确了重组债务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量方法。在披露方面简化了披露的内容,将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单独披露,有益于提升信息披露的有关性,弥补其他准则在债务重组过程中未规范的内容,使利益有关者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 (四)防止了准则之间的冲突。新金融工具准则在金融负债中对债务工具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原债务重组准则将重组债权和债务不同于其他金融工具,两个准则在概念上容易引起实务工作者的误读。征求建议稿不再把重组债权和债务与其他金融工具不同对待,在重组债权和债务问题上通过索引到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方法,与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协调。以公允价值作为买卖价格来规范非现金资产偿债的情形下资产处置损益的计算办法,从而与新收入准则进行协调。

    (五)更能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1998年国内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但因为当时市场经济不成熟、法律法规不完善、会计职员职业素养等问题,致使会计处置随便,收益操纵频发。为适应当时的市场环境,提升会计信息水平,2001年财政部修改债务重组准则,以偿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伴随国内市场经济的进步和成熟,资本市场逐步稳定,法规不断健全,会计职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不断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已经渐渐成熟,2006年财政部又修订了债务重组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2019年,债务重组准则第三修订,虽然学界对公允价值存在肯定的争议,但仍然保留了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进行不同比较,一定了近年来债务重组准则推行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成效,更可以反映有关重组资产的客观价值,提升了会计信息的靠谱性,增强了会计信息水平。

    4、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对上市企业的影响

    (一)有益于偿债困难的上市公司妥善解决债务问题。截至2018年6月30日,国内非银行A股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越60%的达720家,其中超越80%的有147家,2018年上市公司债务违约达52只。上市企业的还债重压较大,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实质上扩大了债务重组的范围,规范了债务重组的有关买卖,或有利于偿债困难或者债务负担较大的上市公司与债权人妥善解决负债问题,解决债务危机。

    (二)上市公司仍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公允价值计量需要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和环境,征求建议稿仍然保留了有关重组债务以公允价值确认的办法,这是对国内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不断向前进步的一种认同。但实践过程中依然或许会存在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通过一些会计处置办法进行盈余管理。比如上市公司通过与非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置换资产的方法,将自己的劣质资产换出。尤其是一些“ST”上市公司,为了达成扭亏为盈,借助债务重组准则进行收益操纵。征求建议稿部分修改了债务重组会计处置的办法,但因为大多数状况下重组损益仍计入当期损益,对上市企业的当期净收益会产生影响,上市公司仍可以通过不断重组增加当期收益,进行盈余管理。

    (三)简化披露一定量上会对投资者产生影响。征求建议稿依旧从债权人和债务人两个角度对财务披露进行规范,将原有披露的内容进行了简化,仅需披露债务重组方法和债务转为权益工具所致使的股本增加额,如此规定一方面降低了与新金融工具准则重复的内容,其次降低了债务重组披露的具体细节,将债务重组收益的利得和损失不再进行强制披露,也不再强制披露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确定的办法及依据,从而使得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处置方法愈加灵活,减少了有关披露的本钱,但一定量上也不利于利益有关者知道债务重组买卖的细节,投资者很难深入知道企业的业务事情,不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四)对上市公司财务职员的影响。征求建议稿明确了债务重组准则的适用范围,使得财务职员在会计事情断定上更具可操作性,防止同一事情引起争议。债务重组准则与其他准则进行了协调,有益于指导财务职员更明确地进行确认计量,统一会计科目处置办法,使得财务报表更具可比性。准则降低了会计披露的内容,简化了债务重组的有关信息,降低了财务职员的工作量。公允价值计量办法的用法,既对财务职员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需要,同时也需要财务职员具备好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

    5、结语

    伴随国内市场经济的进步,逐步打破了企业债券的刚性兑付,债务重组实务也渐渐增加,原有准则难以满足实务的需要,需要为债务重组提供愈加便捷的会计规范基础。财政部修订债务重组准则适应了市场和年代的需要,健全了债务重组准则的概念和非现金偿债下损益的计量办法,与新金融工具有关准则和新收入准则进行了协调,防止了准则之间存在误读,也与国际会计准则达成了趋同。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有益于上市公司妥善解决债务问题,更好地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简化了信息披露的内容,对会计职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需要,有益于通過债务重组的方法维护投资者利益。但因为将重组损益确觉得当期损益,非现金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仍然或许会存在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对准则推行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加大管理,提升会计信息水平。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